青岛皖人Banner
青岛皖人左侧小图
青岛皖人
当前位置:首页>青岛皖人

口子窖·新时代 新徽商丨辞掉铁饭碗 商海乘风破浪

时间:2020/8/18 10:11:24   来源: 沸闻天下   浏览: 2111次

 






三十多年前,一位亳州小伙放弃了铁饭碗,下海倒腾中药材生意。从初尝甜头到小有成就,从几乎倾家荡产到东山再起,在商海搏击了半生,他用执着、果敢与坚毅,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01



辞掉铁饭碗 变身小药贩


在青岛市即墨区的一处工程板房里,办公桌上堆满了工作杂物,桌旁摆着一张简易床。这里既是鸿鑫昌中药产业园的项目部,也是董高峰临时的家。 



从去年3月份开始,董高峰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这个项目上。这两天,他就为联系施工队的事操碎了心。



董高峰,安徽亳州人,医药企业的掌门人。麾下拥有两家公司,一是以中药起家的青岛鸿德盛中药公司,一是做中医药康养产业额鸿鑫昌中药产业园。



1992年,董高峰中专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工作,成为了一名计生干部。



心怀梦想,不甘平庸。1993年,董高峰做出一个让全家人都无法接受的决定--辞职下海经商。



亳州,素有“中华药都”之称,是中国“四大药都之首”,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从清末起,这里就已经是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董高峰的创业之路,就是从销售药材开始启航。



02



用诚信赢市场 为梦想再出发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高峰接触了青岛即墨区一家医药企业。他发现,相对于亳州中药材产业的成熟度,青岛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凭借在中药材经销方面的丰富经验,他成功加入了这家医药公司,成为12名医药代表之一。

但作为一个外地人,董高峰在青岛人生地不熟,跑市场只能靠双腿,每天他都跨上自行车,穿行在各个乡镇的诊所和医疗机构中,闭门羹成为了他的家常便饭。



让董高峰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下雪,他骑车艰难地行驶了二十多公里,来到一家中医诊所,不顾身上的雪水、汗水结成了冰,满心期待地苦等一个上午,换来的却是透心凉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把质量关的求实态度,董高峰用脚步丈量即墨区的每一寸土地,硬生生打出了一片天地。

2003年非典时期,青岛当地中药材奇缺,董高峰连夜赶往亳州,次日就将药材运到了医院。也就是这一年,他负责的中药材批发销售部门销售额达到300万元,是原先12个人销售总和的4倍多。



从十二家医药代表之一,到独揽了医药公司中药材批发业务,董高峰用了8年时间。董高峰并不满足于此,他要到产业链上游开拓更大的市场。

经过考察,他决定开一家饮片厂,从制造源头入手,做优质中药,服务大众。



03



积极转变思路 开拓中药新阵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出生、成长于药都亳州的董高峰对中医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在中药材市场的几年打拼,他更是被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将中医药发扬光大,成了董高峰心中的追求。

2012年,董高峰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青岛鸿德盛中药公司。布置好车间,安装好设备,从亳州老家请来了制药专家,公司很快就加工生产了一大批中药成品。可是,当年药材市场遭遇滞销,给了他当头一棒。



持续没有业绩,董高峰不得不转变思路,对原先德中药材销售渠道进行调整,和大中型医院展开资源对接。大半年后,公司业绩扭亏为盈,产值跃升到5000万元。



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沉醉于渠道带来的丰厚利润,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落地,董高峰一脚又踏进了中医药康养行业。一座耗资1.92亿元、面积760亩的鸿鑫昌中药产业园诞生了。



不光治病救人,还要富而帮人。在生意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董高峰没有忘本,他不仅为附近产业园附近的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还参与了全国各地的多个扶贫项目。



利用中医药产业园的资源优势,董高峰与山东农业大学达成合作,推动于产学研发展。而这一片正在筹建厂房,又承载着他的另一个商业构想。董高峰希望能够扩大生产线,成立煎药中心,利用大数据与医院合作,直接将煎好的中药配送至客户手中。



敢闯敢干,从一名捧着铁饭碗的政府公务员,下海成为中药材小商贩;诚信务实,从一家小规模饮片厂到参与大健康产业布局;笃定创新,在中医药行业上下求索成就了非凡的人生;董高峰用一次次转身实现了自我价值和梦想。闯荡商海,因为他身上带着新徽商特有的品质和精神,他才会一次次找到了打开市场的钥匙,打到了成功的密码。我们衷心希望董高峰在中医药康养事业上再攀高峰!


公共频道记者 范亚峰 董永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