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徽韵Banner
琴声徽韵左侧小图
琴声徽韵
当前位置:首页>琴声徽韵

城市竞争力青岛高居第九位

时间:2012/7/31 11:37:33   来源:    浏览: 3056次
中国社科院昨天上午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对2011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竞争力指数进行了排序,位列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据介绍,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用大半年时间参与了报告的调研和撰写。

最终,2011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中,东部沿海占据7成。与2010年相比,中部城市数量增加,地级城市提升较快,前50名中3成多为地级城市,其中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地级市前3名。

本次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第10次,报告发现:过去10年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2010年增加到了6.6557亿人,10年城市人口总量增加2亿多。此外,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专家指出,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

报告认为:过去10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但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3%;二是土地过度的城市化,十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建成区面积相应增加了接近1倍;三是城市体系的偏颇,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功能不完善、比较分散。专家表示,应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动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294个城市中,青岛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山东省第一。报告比较了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的变化,在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前50个城市中,青岛位列第31位。

排名·综合

综合竞争力北京首次超上海

蓝皮书指出,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

前10名的城市珠三角3个、环渤海3个、长三角2个、台湾 个,中部地区湖1南省1个。除长沙,均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或计划单列市。

据了解,此前北京一直紧追上海,今年北京首次超过上海,紧随台北之后,而上海则退居第4位,青岛取代大连跻身前10位。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包含城市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指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变动,直接反映着城市各个方面的状况以及变化。

解 析

东部城市面临结构转型

专家指出,今年北京首次超过了上海。专家表示,上海,特别是一些东部城市已经进入一个结构转型新的关键时期,其相关产业的转移,是竞争力下降的主因。

同时,专家还指出,结构转型对于上海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上海只有抓紧加快产业转型才能重新焕发活力,否则这种不断被超越的趋势将会延续下去。

对于首次超过上海的北京来说,如何保持住这种势头才是最关键的。

专家表示,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城市竞争力,应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在人文环境方面,应加强法制建设,杜绝权力配置资源的现象,改变“官本位”思想,政府部门应当严格依法行政,增强为市场服务、为企业和民众服务的观念。

北京科技竞争力最强

纵观2002年至今十年间,北京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北京无论在全国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间排名还是城市间排名都有一定的提高。

蓝皮书指出,2002~2006年北京在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间排名从第5位升至第3位,城市间排名从第11位升至第4位。

2006~2011年北京在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间和城市间排名均提高了1位,分别达到第2位和第3位。

同时,对比我国54个城市科技竞争力指数的十年平均值,北京是科技竞争力最强的十个城市之一。

然而,通过对比2002~2011年生态环境综合竞争力可以看出,北京下降了40名,上海、广州分别下降了27名和29名。

排名·变化

前10名城市位序变化剧烈

2011年前10名的城市相比2010年前10名城市:总体差距有所缩小,位序变化剧烈。

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名格局是:东部沿海占据7成,3成多为地级城市。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地级市前3名。2011年相比2010年前50名变化情况:中部城市数量增加,地级城市提升较快。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会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为10位;地级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为7位。

2011年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东南地区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较高,多集中在前100强。2011年相比2010年总体格局变化情况:城市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地 区

内地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

报告分析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发现:过去十年城市竞争力的格局:总体间差距缩小,局部内差距扩大。东南沿海在保持领先的同时内部差距缩小,内地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东北地区成绩斐然,中部地区城市分化严重,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大型城市仍占主导,中小城市竞争激烈;地级市提升领先于全国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

报告比较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变化发现: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前50个城市依次是:鄂尔多斯(1)、包头(2)、三亚(3)营口(4)、榆林(5)、东莞(6)、铜川(7)、天津(8)、重庆(9)、沧州(10)、松原(11)、钦州(12)、呼和浩特(13)、清远(14)、乌海(15)、合肥(16)、长沙(17)、北京(18)、大连(19)、东营(20)、烟台(21)、沈阳(22)、防城港(23)、庆阳(24)、新余(25)、唐山(26)、苏州(27)、芜湖(28)、铜陵(29)、舟山(30)、青岛(31)、四平(32)、佛山(33)、辽源(34)、日照(35)、南通(36)、扬州(37)、淮安(38)、武汉(39)、常州(40)、延安(41)、成都(42)、无锡(43)、马鞍山(44)、杭州(45)、广州(46)、玉林(47)、泰州(48)、长春(49)、岳阳(50)。

解 析

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

过去十年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从一般要素区位转向人才核心要素;从基础设施硬件要素转向政府管理等软件要素;人才竞争力变化率则是城市竞争力综合水平变化率提升最大的积极因素。但具体经济制度、企业管理和生态环境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贡献度仍然较低。

金融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影响效应较为复杂。相对而言,各地区中地区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比全国性金融中心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相对于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城市科技转换能力对城市效率影响更大。

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产业结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提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上,城市层面存在明显的环境与收入之间倒U型曲线关系。

商业文化与科技创新存在复杂的关系:从城市总体来看,创新氛围与科技创新的正相关最多,交往操守与科技创新的负向关最多。体制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对外开放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非国有化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经济管制、税收负担与地方政府干预等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体制因素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实证结果符合预期。

报告建议中国城市: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即: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实业发达的活力城市,多元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自由开放的国际城市,古今交融的文化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

十年城市化进程“城市病”已成顽疾

蓝皮书指出,在快速城市化的10年过程中,中国不同规模的城市分别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

交通拥堵: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对中国城市幸福指数的全国性调查发现,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居民对本城市交通状况表示“非常满意”的占6%,表示“满意”分别占7%,满意率合计仅为3%。

环境污染:城市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绿地资源等优质环境资源供给不足,城市居民对城市卫生环境总体评价偏低,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居民对本城市卫生环境评价满意率仅为9%。

房价过高:住房问题是当前中国城市最受关注的议题,也是中国“城市病”的主要构成之一。特别是房价超高的问题突出。根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测算了1999~2010年上半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指数,发现支付能力很弱的城市达到13个。

城市竞争力局部差距扩大

在昨天《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上,以“竞争力:筚路十年铸一剑”为主题,对10年来我国主要城市的竞争力情况进行全面回顾,以及对未来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研究员倪鹏飞表示,过去10年城市竞争力的比较,总体间差距缩小,局部内差距扩大。294个总体比较差距在缩小,但是局部内部是有差距扩大的趋势,比如说东部沿海城市的差距是进一步缩小,但是中西部城市,尤其是中部这四年差距在扩大,也就是说中部的中心城市在迅速崛起,但是中部的一些地级市不但没有崛起,而且有下降的趋势。

另外,倪鹏飞说,从城市规模比较,都有类似的情况,总体上是缩小的趋势,但是在不同的分组里,有差距变大的问题。所以这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制定区域政策是具有挑战性的,作为一个大国,从国家来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各地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就要求未来区域政策要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