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徽韵Banner
琴声徽韵左侧小图
琴声徽韵
当前位置:首页>琴声徽韵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三十五:池州市殷汇老街

时间:2019/11/4 10:32:18   来源: 中安在线   浏览: 7415次

 走进安徽,徜徉在城市与乡村的深处,会经常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和积淀,尤其那一座座古镇、一条条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艺、老物件,无不承载着悠悠的历史记忆,诉说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安在线推出“行走安徽老街”系列摄影报道,集中展示老街场景及生活在老街人们的质朴、勤劳、幸福、喜悦、自信。

  本期,我们带您走进池州市殷汇老街。

  殷汇,位于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畔,东傍池州,南接徽州,西抵东至,北达安庆。早在汉代,殷汇就是繁华渡口,几家殷姓当时在此经营茶炉酒肆,来往商旅歇宿多汇聚殷家,行人挥手告别之际,常说“殷家再汇”,殷汇因此得名。明清时,殷汇老街渐成周边集市贸易中心,吸引了众多精明的徽商大贾,繁华时沿街店铺多达百余家,曾传有“九弄十三弯,无弄不通关”的说法。殷汇老街曲折幽深,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目前,一个四通八达、沟通内外的殷汇快速交通网已形成。

殷汇老街紧邻秋浦河(2016年航拍)

  拍摄手记:

  三年前的那个冬季,我在九华山景区采访结束后于次日清晨迎着第一缕朝阳出发,辗转三趟车才到殷汇老街。2019年1月再去殷汇,雾色蒙蒙。5:00起床坐合肥首班公交车,结果还是错过了最早一班动车,手机改签无果,只得下公交步行到窗口改签到7:18出发。到池州后转乘公交到博物馆附近查资料,左转右寻,背着摄影包和航拍设备走了40多分钟,最后转中巴车终于见目的地。

  故地重访,一路上内心反复勾勒它新的模样。11:32到达殷汇,眼前变得有点陌生。因为未知,所以好奇,无形中增加了吸引力,更激活了动力。

  到了老街口,一时迟疑不知往哪挪步。突然碰见了65岁的裁缝师傅宋路明,我朝他打招呼,他喜形于色:“我记得你了!你上次给我冲洗的照片我收到了,过来坐一会吧。”他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家长里短与我聊着:“你又长高了,衣服穿少咯,不过拍着拍着就暖和了。”当天,在老街接连碰到三位裁缝师傅,他们在这里拜师学艺、生儿育女,然后静静地老去,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殷汇,也没有丢下缝纫机。

  拍摄已近中午,肚子有点饿,走到殷汇老街街头餐馆吃了五个煎包,又喝了半碗稀饭。对于有目的有计划的拍摄,我是分秒必争,中途不行杂事,不讲废话。一路上辛苦又寂寞,但一切皆已习惯。我以为,辛苦和寂寞是摄影创作的一部分,也是创作的有益补充。

  很荣幸,下午遇见的陌生人都接纳了我的提问和拍摄,收获满满。我觉得,人与人交往首先是坦诚,要充满善意。老百姓原本很纯朴,你给他一个微笑,他也会点头还你一个微笑,有的还热情邀你到家里坐坐,甚至为你端来一杯热茶。

  在老街中街,俩下棋的老人激战正酣,我站在门口久久地欣赏他们专注的表情。棋下了一半,坐在炕桶上的老人转头对我说:“小伙子可有30岁?进屋坐吧,你可需要喝水?”我笑着说以后要变得更成熟才好,“每个人都会老去,不辜负时光就好!”老人突然提高了嗓门。是啊,生命的价值就是奋斗。我步入他家堂屋,看到中堂处醒目挂着一幅习主席画像。过了几分钟,他好像对棋局胜券在握,一边拍着棋子,一边自言自语:“我们要感谢习总书记啊!国家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真不容易。”我扭头,朝他们笑了笑。

  走出小巷,发觉自己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对啊,生活的本来面貌就是这样子。(徽镜映像工作室记者 陈群)

老街居民河边洗衣

老街中街

提篮子的老人走过一对渔筏子前(2016年摄)

自创美食,年轻的女孩也会露一手(2016年摄)

老宅也温馨(2016年摄)

69岁叶师傅与居民下棋,家里中堂贴着习主席画像

65岁的宋路明13岁学缝纫,此后共带了13名徒弟(2016年摄)

64岁的俞能甲理发52年(2016年摄)

70岁的汪锡海从事白铁铁艺制作和维修已40年

群众街头挑选布鞋

76岁的张国维30年前自学家电修理(2016年摄)

66岁的洪培恒以前做服装生意,7年前学缝纫

69岁张后发在老宅屋檐下晾晒了一排腊肉

62岁的王家豆腐店第四代传人与儿子共奋斗

街巷百姓

9岁的徐宇航与表妹在老街外婆家做客